【每周一星】郭強:初心不改,二十三載步步精工 | ||||
| ||||
編者按:入職公司二十三年,他的足跡遍布北京、貴陽、深圳、成都、新鄉等地,參與了十多個項目的建設。從測量員到技術員,再到項目經理,面對各種挑戰,他始終堅守初心——打造精品工程。他帶領團隊參建的貴陽觀府壹號一期、成都洺悅府一期、西部科創中心等項目,接連榮獲中國電建優質工程獎,他個人也榮獲了中國電建優秀項目經理、四川省建筑業優秀項目經理等稱號。他就是夾江縣醫療基地建設項目經理——郭強。 好學善學,敢于筑夢的探索者 2001年7月,郭強帶著對水利工程的熱情,從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后加入北京永定河滯洪水庫連通閘工程項目,擔任測量員和技術員。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郭強入職后的深刻感悟。他深知測量工作關系到整個工程的精確度和質量。為了確保測量工作精準無誤,開工前,他虛心向前輩請教,深入理解設計意圖,反復研究圖紙,熟記標準規范。 開工后,他跑遍現場每個角落,在心中生成了一張無形的地圖,精準掌握每一條線路的走向,以優化控制點的布置。在測量員和技術員的角色切換中,郭強“游刃有余”,不僅出色完成測量任務,還為工人解決技術問題,確保工程嚴格按設計圖紙實施。 北京的冬天,寒冷刺骨,最能考驗測量人的耐力和嚴謹度。郭強常常扛著標尺、水準儀,穿著厚重的靴子來回奔波。他頂著寒風站在濕滑的河邊,用手中的儀器完成一組組數據收集,埋下一個個控制樁位。 2003年6月,在河南寶泉水庫進場道路工程建設中,一次連續的暴雨導致施工現場泥濘不堪,部分測量標記點丟失,工程進度因此受阻。面對項目急需重新布設測量點,身為測量工長的郭強學習了最新測量技術,并采用耐候性更強的材料重新標記,不僅大幅提升了測量精確度和效率,也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2004至2007年,郭強擔任北京水科院1#、2#樓住宅樓工程棟號長兼測量工長。為了彌補商務和項目管理方面知識的空缺,郭強不斷參加各類培訓,汲取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商務經驗,在工作之余查閱大量典型案例,經常琢磨研究算量、策劃和數據到深夜,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深諳“技術商務不分家”的道理。在緊張的工期內,他一邊協調多個施工隊伍,一邊兼顧商務工作,同時保證成本控制和施工進度。 基層工作的這幾年,郭強深刻認識到,“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洪流中,唯有不斷地學習和提升,才能緊跟行業發展的趨勢。抱著這種學習態度,他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實踐和積累沉淀中不斷接觸新工藝、獲得新經驗,迅速成長為項目多面手。 邁步蓉城,勇于追夢的挑戰者 2016年,郭強以項目經理的身份,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面對四川成都洺悅府項目共計7個標段、53.9萬平方米的施工規模,他深感自身責任重大。 隨著各標段相繼啟動,復雜的管理挑戰及巨額材料款和進度款支付壓力也接踵而至。時間不等人,為了確保施工進度,郭強成了不會停機的“工作狂”。他每日來回奔波于業主和項目之間,憑著“錢到哪里就追到哪里,錢不到賬絕不罷休”的工作態度,最終確保了資金落袋為安。 由于項目四面環水,地下水豐沛,導致地下基礎施工難度巨大。為此,在施工過程中郭強十分注重結構自防水。他帶領團隊一步步細化調整方案,最終決定通過提高砼質量和改善砼灌注質量,以致密的砼形成防水的基本屏障,保證鋼筋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同時加強施工縫,變形縫等防水薄弱環節的質量盯控的方法,解決這一施工難題。 當一切都步入正軌時,項目卻又迎來新的挑戰。受當地環保整治督察力度影響,鋼筋、混凝土停供長達2個月,而此時項目正處于主體施工高峰期。對此,郭強極力安撫各勞務班組,將能提前的工作梳理出來,盡快組織施工,全力挽回延誤的工期;在材料恢復供應后迅速復工,確保了工期的延續,并順利通過主體結構分部工程驗收和成都市結構優質工程評審。 2018年,能否順利實現精裝修工作面的移交成為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業主單位前后期規劃不一致,施工圖紙的細節差異嚴重阻礙精裝的順利進行。此外,相關分包單位多達13家,交叉施工現象普遍存在。為堅決完成任務,郭強帶領項目夜以繼日地優化施工方案,充分與各方進行協調,在滿足規劃設計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小區施工質量,最終收獲了超高的交房業績。 在鋁模板施工技術應用中,郭強在現場發現了大量廢棄的螺桿膠杯。看著散落一地的膠杯,他覺得很可惜。為了變廢為寶,他與鋁模工長探討發明出一種新型工具的可能性,能夠在取出膠杯時盡量減少破壞,保持其完整性,又便于操作。 郭強的想法很快付諸行動,通過不斷現場試驗和技術改進,項目最終開發出的工具,顯著提升了膠杯的回收率,節省人工、材料費50余萬元,并獲得了公司2018年度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成果1等獎,讓該項目也成了公司技術創新的典范。 舉旗奮進,勤于圓夢的創造者 中國電建西部科創中心建設項目作為成都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的重大產業項目和電建西部新門戶,是郭強打造的又一個精品工程。 “干大項目會很有成就感。不過項目施工工藝復雜,品牌責任形象維系責任重,壓力也大。”郭強所帶領的團隊到達的第一時間就快速進入狀態,抓緊協調解決施工場地受限、外部交叉作業等困難問題,按照“攻克技術難關、統籌現場資源、壓實管理責任”的思路,提前12天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目標,實現了“早日開工、早出形象”的業主要求。 在郭強他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管控下,工程經多次優化設計,實施建筑全生命周期(LCA)綠色建筑碳排放技術控制方案,獲得國際綠色建筑認證系統的最高獎項——LEED珀金獎項。同時,還獲得“四川省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成都市綠色施工標桿工地”、“成都市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股份公司“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等榮譽稱號,是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首個使用綠色清潔能源集中供能的大樓。 用創新思維提效益。郭強在科技創效方面也毫不含糊,培養團隊成員的創新意識與提升項目策劃能力也是郭強他日常工作的一大重點。 他帶領技術團隊反復研究、試驗,積極推動項目將鋼管柱內部混凝土自密實澆筑方法采用“立式高位拋落無振搗法”,工期節約30天,成本節約190萬元;采用環梁鋼筋籠裝配式安裝,工期節約25天,成本節約30萬元;采用內置井道式施工電梯裝置,在保持幕墻整體性的同時,又提高了防滲漏性能,工期節約32天,成本節約55萬元。此外,在預制環梁鋼筋籠吊裝、異型結構爬架底部防護等技術創新做法的加持下,項目節約成本總計約560萬元,實現了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的“雙贏”。 在眾多榮譽和成績面前,已過不惑之年的郭強沒有驕傲自滿,他依然腳踏實地、充滿熱情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正如年輕時候的他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個電建人“致力于建造精品工程”的豪情壯志。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